当前位置:主页 > 志愿会员 > 河北省 >
一片丹心在玉壶——著名书法家王贺轩爱心延安行走笔
时间:2018-07-07
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河北讯(公益记录者 马一夫)“翰墨绘盛世,圣地歌如诗”。
2018年3月18日,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中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庆祝“龙头节”,以示敬龙祈雨,让上天保佑丰收。这是个吉祥的日子。一大早,延安富县青少年宫就迎接了来自远方北京的几个客人——他们就是专程来延安地区举办“走进新时代——习氏治国理政论述书法精品延安老区行”巡回展的北京延安直罗红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法人缑军安,中国沫若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北京宣和书画院副院长著名书法家王贺轩······
书法家王贺轩
此次“走进新时代——习氏治国理政论述书法精品延安老区行”巡回展,只是缑军安先生率领王贺轩等北京书画家“不忘初心”,走进新时代送文化延安老区行众多的一次。该展旨在宣传贯彻十九届三中全会精神,特别是把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治国理政论述与弘扬革命圣地延安“黄土地”红色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让习氏有关治国理政论述落到实处,并以丰富多彩的书法艺术形式传递正能量,讴歌革命圣地延安人民走进新时代的美好生活。
王贺轩作品
该巡回展贯彻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及文代会上的讲话精神,增强了文化自信,在延安富县地区的艺术土壤里交织、融合,碰撞出了别样的火花,促进了当地干部群众特别是书画爱好者的文化艺术交流,对促进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推动书画艺术的发展,丰富老区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起到积极地作用,弘扬、传承与展示延安老区优秀地域文化、时代风采和精神风貌起到积极地作用。
巡回展书法精品展出“真草隶篆行”各种书体70余幅“习氏治国理政论述”书法精品。作品大部分系宣传习近平总书记语录和十九大报告精神的书法精品,思想内涵丰富,立意境界高远,艺术特色鲜明,紧跟时代步伐。其所蕴涵的深厚而宽阔情怀与濡养作者的朴素情致相融一体,展现出中华文化的博大厚重、生生不息,被赞为另辟蹊径,独树一帜。作品大到巨幅挥洒,小至精妙尺牍,或气势磅礴,或雄浑壮丽,或曲径通幽,章法充实饱满,气韵生动超然,道法自然,笔力苍劲。它既是艺术的交流,更是情感的交流,凝聚了王贺轩先生50年书法历程之精华。社会各界来宾在欣赏观摩王贺轩书法精品展受到爱国主义的信念与理想教育同时,特别纷纷感谢王贺轩为延安老区架起书画高雅艺术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的桥梁,对营造文化氛围,促进书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起到的积极的作用。
王贺轩,堪称一个老兵书法家。王贺轩1974年应征入伍,7年的军旅生活,让从小深受祖辈书香熏陶他对书法——这个中华民族的传统国粹更是迷恋有加、如醉如痴。7年紧张军旅生活之余的学书、临帖、拜师······让王贺轩如鱼得水,渐成气候。退伍回到地方后,王贺轩“脱下军装,职责犹在”,从事书法艺术四十余年,平生追寻书艺,四十年如一日;他不管在什么岗位从事任何工作,其苦修书法可谓从未间断,精益求精。从唐楷、魏碑以及近代碑帖无不临习,总结提炼得一家风格,进而形成了“楷情碑韵”书写风格及艺术特色。其书法作品沉雄劲拔、至臻化境,气象宏丽,饱含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祉,充满着正气正能量,社会各界对其人其艺可谓有口皆碑。为此,王贺轩曾为四十多年习书自赋诗律,有感而发:卌年笔墨不足称,冷纸生辉乃初成。万毫齐力凝心底,悲喜情愁点画中。
如今,王贺轩先生身兼北京宣和书画艺术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景山书画院院长,中国沫若书画院常务副院长,冀东书画院名誉院长。中国沫若书画院延安红色直罗创作中心、中国红色记忆书画创作中心及北京延安红色直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特聘首席书法家。2017年6月,王贺轩被文化部主管的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聘为慈善艺术家。另外,早在1993年首届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国际书画大赛,王贺轩即被国家文化部授予“铜奖艺术家”称号,并收到了毛岸青,邵华同志的亲笔祝贺。1999年,其业绩被载入大型文献《中华魂》中。书著出版有《大楷毛泽东诗词》、《王贺轩书法作品集》、《岳阳楼记楷书集》等教科书籍及《人民艺术家红色直罗书法作品集》。
王贺轩作品
有人说,快乐是不需要刻意追求与讲排场的,也不需要豪言壮语,它自己固有的爱心就是一切!虽然王贺轩身负殊荣,德高望重,但是他虚怀若谷,为人低调,无论日常应酬还是书画笔会多么繁忙,只要是社会各界献爱心的公益活动他都在所不辞。他说,因为做公益、献爱心是传播正能量,能把更多好的、正面的东西带给大家,因为爱可以给我们力量,只有爱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与快乐。此次“走进新时代——习氏治国理政论述书法精品延安老区行”巡回展,正是王贺轩先生艺术生涯中难以数计爱心公益活动的“这一个”!
正所谓“有缘千里来相会,世上无爱难相逢”。王贺轩之所以与延安圣地结下了书画艺术的不解之缘,应该说既属偶然,更是必然。因为对于一个老兵书法家的王贺轩来说,“向往延安”堪称心仪已久的圣地与魂萦梦绕的夙愿,更是极为珍贵的期盼。
“功夫不负有心人”,机缘总是留给迎面而来且有所准备的仁者。三年前金秋的一个上午,王贺轩正在参加一笔会,有朋友请他书写几幅富有正能量的书法精品,呈报中央有关部门以遴选慰问老区的书画精品。闻听是爱心公益事儿,王贺轩当即放弃有偿的笔会,欣然为老区人民精心书写了十余幅“楷情碑韵”这一代表性书法作品,并因此有幸结识了来自延安直罗的延安红色直罗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总经理缑军安先生。从此,王贺轩如愿以偿圆了革命圣地——延安梦,并与延安及富县直罗镇结下了不解之缘——
延安直罗镇,80多年前,名闻中外的直罗战役就在这里打响,并取得了决定命运的大捷,直罗由此名扬天下。直罗战役大捷,成为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奠基礼”,使陕北成为红军长征以来可靠的“落脚点”和夺取新的中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从此,革命圣地——延安在黄土地上诞生,中国革命由这里走向了胜利,“直罗镇”也因此在中国革命史上铸就了“她”的辉煌。
如今黄土地的后人们没有忘记这片厚重土地上的精神传承,他们在这里续写着新的诗篇,用他们的真情在深山里的画院传承延安精神,书写与绘制伟大的中华之梦,服务于黄土地人民,把时代的精神融于厚重的黄土地之中让革命的传统在现代社会中永远发扬光大。
王贺轩作品
高尔基说过:信仰,是一种伟大的情感,一种创造力量。的确,这种信念是神奇的;惟有“她”,每个人才有足够的余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正是因为有了缑军安先生提供的革命圣地——延安这一“背书”,王贺轩的信仰可谓如沐春风;加上党的十八大特别是十九大以习近平为首的党中央英明决策更其打通了他的任督二脉。从此,王贺轩步入了书画艺术与延安革命圣地心连心的快速道——
王贺轩与缑军安都曾是军人,他们有共同的革命信仰,更因为初衷不改的军人本色让这两个有志为老区牺牲奉献的爱心人士结缘,他们携手来到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开展第一个著名战役的所在地——延安直罗镇,在这里他们将携手在书画展中发扬党的光辉思想,让他们的作品在这里碰撞出一个红色精神的火花,为家乡、为延安黄土地人民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红色文化,光大延安精神,让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更能及时分享到积极向上进取的精神文化食粮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2015年5月,延安红色直罗书画院暨中国沫若书画院成立不久,就迎来了从京城来的客人,他们是应红色直罗书画院院长缑军安先生之约请来的王贺轩等书画家及中国沫若书画院院长罗思雨女士。他们相约一起来到这块浸有革命先辈鲜血的红色土地上用他们手中的笔来为我们的党庆贺她九十五岁的生日,同时也是为了在新落成的直罗书画院添颜加色,为革命圣地——延安人民传播浓墨凝成的正能量。
2016年6月,王贺轩在革命圣地——延安成功举办了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的书法展。此次书法展正值在中国共产党党诞辰前夕,王贺轩放弃其他有偿笔会活动,不顾路途之遥,来到红色圣地延安直罗镇,书写一个老党员、老军人对党对革命精神的忠诚信念,继承和发扬我党、我军艰苦奋斗精神和光荣传统。
“笔舞书法家情怀,墨香传永恒信念”。这就是书法家王贺轩先生不变的本色!
对于我来说,最大的欢乐,最大的幸福是把自己的精神力量奉献给他人。王贺轩在他的书法艺术生涯中经常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例如,每次来延安老区,他几乎都抽空看望当地中小学和幼儿园的孩子,专门书写鼓励孩子们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等富于正能量的书法作品。除了最大限度满足孩子们热情高涨的要求,王贺轩还积极普及书法艺术常识,一方面为学生当场书写示范,一方面讲解中国书法的魅力,中国书法这一中华文化瑰宝的博大精深。最后,王贺轩特地应邀为学校书写了当年老一辈革命家、苏维埃政府主席林伯渠为根据地学校的题词“化雨春风”。革命精神的传承,红色经典的延续,弘扬正气的氛围感动了所有的人,王贺轩那永葆青春的军人牺牲与奉献精神无不令人油然起敬。。
作为一名党员老兵书法家,王贺轩常常用一颗执着的童心,以“富贵不淫,威武不屈,贫贱不移”的准则,探求书法真谛,攀登艺术高峰,其自信而不失定力,稳健而彰显大气,热情而富于内涵。王贺轩有时用笔迅疾,有时纵横开合;既有文质彬彬之态,又有横刀立马之势。其书法创作动静天然,气清优雅,充分展示了王式“楷情碑韵”的独特风格与风采,其作品在海内外特别是各省市乃至北京国家中央各部委领导广为收藏。
“翰墨香飘远,艺涵德乃馨”。难能可贵的是,多年来在延安老区,王贺轩无论参加什么笔会或公益性活动,始终淡泊名利,任劳任怨,始终把新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忧国忧民及心系老区、弘扬红色文化的“家国情怀”放在第一位。为此,其幅幅书法作品无不充满着正能量和正气凛然的品质以及豪迈阳刚之美,受到老区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特别是延安艺术之旅的翰墨不了情,每每令王贺轩不禁油然而生出一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情结。他不仅开拓了视野,收获了陕北黄土地浩瀚悲壮而沧桑的大美;也不仅仅是其精湛的“楷情碑韵”的书写特色与书法艺术得到延安地区业内外的认定与推崇,乃至在当地每每激起起一阵阵“涟漪”般地效应,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王贺轩的爱心与奉献精神赢得了老区人民的口碑与尊敬。
王贺轩作品
罗丹曾告诫从艺的人们:在做艺术家之前,先要做好一个人。而真正能够体现一个人价值的,并不是他有什么,甚至不是他做了什么,而是他是什么!此乃洵非虚语。如今,由于王贺轩对延安老区的爱心与奉献,老区人民赋予的诸如“爱心书法家”、“红色直罗代言人”等荣誉称号都冠之于他的头上。不仅如此,作为首都北京的文化使者,王贺轩业已被中国沫若书画院延安红色直罗创作中心聘为终身首席书法家!难怪王贺轩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一脸的自豪:与其说努力做一个成功的人,不如努力做一个有价值的人。如果说,缑军安先生是我结缘革命圣地的福星;那么,延安就是我作为一个公益书法家实现人生价值的福地!
“忆往事,峥嵘岁月稠;看今朝,信心倍增”。值此全国上下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十九大文献精神之际,沐浴着“新时代”的春风,王贺轩每次革命圣地延安之行献爱心和书法展,即遵循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文化自信”要求,旨在传承中华传统艺术之魂,展现盛世中国的和谐之美及红色文化的壮丽之美。
“性灵生万象,风骨超常伦”。王贺轩多次对人表示,作为一名书法家在不断追求艺术的同时,应该心系天下、心系国家,具有一定的家国情怀。我以书法这门中华民族古老国粹宣传与推广红色文化,坚持公益为革命圣地延安书写传递正能量,绝不是搞“应景之作”!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通常本是赞扬那些拯世济民伸张正义所著书立说的作者而言的。然而,此处把它用于书法家王贺轩身上不仅有几分贴切,而且凡熟悉他的人可谓有口皆碑!作为富有正义感的书法家,王贺轩始终坚持“胸怀家国事,举笔正义声”;其书写的每一幅(无论是唐诗宋词、格言成语还是领袖语录)作品,在充分展示出自己内心深处的“心灵魂魄”以及“家国情怀”的同时,也充满着“有匠心出洞天,有人心现世道”的风采。
“当一个人感到有种力量推动他去翱翔时,他是绝不会爬行的”。人们有理由相信,在举国上下走进新时代的今天,王贺轩作为一名率先自觉用书法这一朴素形式表达对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信赖与爱戴以及为延安红色文化鼓与呼的书法家,在未来的书法创作中,势必全息式体现其情感与活力、智慧与灵性、意志与情操,而且更加彰显以个性取胜卓尔不群的魅力。于此,王贺轩的内心是充满自信与自豪感的——让我们真诚地祝福王贺轩先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因为,“最先朝气蓬勃投入新生活的人,他们的命运是令人羡慕的”!
王贺轩,1955.6.21生于唐山开平,汉族,大专文化, 著名书法家,唐山景山书画院院长。
青年时期学习书法艺术,几十年如一日,孤灯冷墨,锲而不舍,从唐楷,北碑乃至近代碑帖无不临习,进而形成了“楷情碑韵”的书写风格。
曾为《苹果红了》(世界苹果中心)(黄帝陵)(国家森林公园)(博物馆)等多家题写电影片头和园林展馆匾额,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认可。
2015年7月王贺轩业绩及其作品被文化部月刊刊载。
2016年12月(著名书法家王贺轩与习语风格的家国情怀)被中央党建刊载。
2016年6月在延安成功的举办了以“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为题材的书法展。
2016年10月在北京举办“纪念周恩来同志逝世40周年”书法展。受到社会各界人氏的高度评价。
2017年11月在唐山举办了浓浓翰墨情,回馈家乡书法展。
2018年3月在延安巡回展出了(以习语为主题)的大型书法展。
书著出版有《大楷毛泽东诗词》《王贺轩楷书岳阳楼记》《王贺轩书法作品集》《红色直罗书法作品集》等。
王贺轩作品赏析:
王贺轩作品
王贺轩作品
王贺轩作品
王贺轩作品
王贺轩作品
王贺轩作品
王贺轩作品
王贺轩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