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欢迎访问中华志愿者在线!

当前位置:主页 > 志愿会员 > 河北省 >

第二届民间受虐儿童服务研讨会在京召开“向性侵宣战 建安全家园”
时间:2018-05-30

中国公益记录者在线北京讯(公益记录者 徐大海)以“向性侵宣战,建安全家园”为主题的第二届中国民间受虐儿童服务研讨会5月29日~30日在京成功举办。

此次研讨会由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下简称“儿童希望”)主办,由360儿童和转转二手交易网联合协办。在2017年第一次举办民间反儿童虐待论坛基础上,儿童希望以自身民间儿童救助机构的身份,再次召集大家共同探讨这个大课题。

此次研讨会邀请了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中华育幼机构儿童关怀协会(CCSA)秘书长洪锦芳女士、美国司法部驻北京大使馆的法律顾问胡倚婷女士、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毅伟女士、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尚晓援女士、北京师范大学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研究助理崔雅雯及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副主任李涵女士等国内外儿童保护领域专家介绍美国、中国和中国台湾地区为受虐儿童服务的制度建立和经验,以及我国近年的儿童保护政策、法律在实际执行中的情况。

 

受虐儿童服务在中国处于拓荒阶段

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创始人张雯女士在开幕词中提到,儿童虐待是一个特别大的领域和概念,这次会议的议题是集中在受虐儿童服务,而且是指的是被性侵和性虐待的儿童救助和服务。这个领域在国内实务救助领域方面还是非常前沿,也是拓荒的阶段。如果大家在网上寻找“受虐儿童”话题,可能看到的都是一些触目惊心的个案,或者最近几年有一些很好的团队在做倡导的工作。但是真正专业的救助、辅导、关怀当事人或者提供庇护服务这些特别切实的服务几乎是找不到的。但是,那些被性侵、被虐待的受害儿童,应该是国内儿童救助领域最需要被了解和被需要救助的孩子,他们的数量相当庞大。今天的会议就是一起探讨如何建立相对完整的帮助孩子的制度和系统,如何从全民意识到法律法规到具体服务各个层面建立一个360度的防护。

台湾儿童保护法规制度与受虐儿童救助

台湾现任社团法人中华育幼机构儿童关怀协会(CCSA)秘书长洪锦芳在发言中说,在台湾,目前有《儿童及少年权益与福利保障法》《儿童与少年性交易防治法》《少年事件处理法》等一系列的法规,并且推动建立了家庭暴力与性侵害防治中心。当孩子受到虐待、性侵,不仅仅是第一时间就医,还有专业社工跟进,在心理、医疗、法律等方面提供援助。台湾建立了责任通报制度,保育人员、学校老师、警察、司法人员、村干事及其他执行儿童及少年福利业务人员,甚至是连公寓大厦的管理员看到孩子受虐待,都有责任和义务进行通报。各地都设有家庭暴力及性侵害防治中心,工作人员受过严格的训练,24小时随时通报并马上处理。最近还在推动新的法规《跟踪法》。洪锦芳指出,有的孩子凌虐致死,或者性侵发生200多次,怀孕,甚至堕胎,如果他的家人、邻居、学校的老师,更早地有敏感度,孩子不至于这样。整个社会要有这样的安全网,每一个人都应有警觉度和辨识力,人人有责,形成一个对于儿童保护的安全网络、保护网络。

 

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被性侵的儿童的合法权益

中华全国律师协会未成年人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市中恒律师事务所律师王毅伟通过真实的案例介绍了面对受虐儿童应该如何做。王毅伟还在发言中分享了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被性侵的儿童的合法权益。王毅伟律师指出,我们国家建立了保护性侵犯儿童被害人的基本框架,但是制度设计还不够细致,司法人员的培训和跨部门合作也只是刚刚开始,很多工作还在探索阶段,建立我们国家儿童保护的制度,预防和减少对儿童的性侵害任重而道远,我们还在路上。

儿童保护领域最佳实践的分析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主任尚晓援在发言中介绍了儿童保护领域“最佳实践”的分析方法的六个基本的分析维度。第一,儿童安全。包括报案以后儿童的危机情况是不是获得了评估,是不是采取了措施保护儿童受到进一步的伤害。第二,家庭和儿童隐私保护。第三,儿童参与。在整个过程中间是不是尊重儿童的意愿,对儿童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力是不是进行过评估,在司法过程中是不是接纳儿童的证言,在定案过程中是不是考虑接纳儿童的意愿,这个提出来也是在个案的实践中提出来的。第四,经济支持。包括在司法过程中间,儿童及其监护人是不是得到了免费的法律援助,或者是否得到了适当的经济支持支付有关的费用,像这样的案件对一个家庭来说有的时候是挺大的经济负担。在案件判决之后,儿童和家庭不是得到了适当的经济补偿和支持。第五,儿童安置。第六,儿童发展。包括儿童教育、医疗、心理康复,包括是否帮助受虐待的儿童,如果剥夺了家长监护权,是不是解决了入学、转学的问题,是否对儿童提供了心理康复,如果有不安全感、羞耻感、焦虑感等心理创伤的问题,另外对家庭是否有适当的支持。

 

美国多元介入儿童保护措施

美国司法部驻北京大使馆的法律顾问胡倚婷介绍了多元介入儿童保护措施。在美国也有强制性报告的法律,老师和医护人员必须要遵守强制报告的法律。强制报告法律适用于所有和儿童一起工作的工作人员,包括社区中心也要遵循强制报告法律。任何人在进行照顾儿童的服务,包括一些在家里实施服务的提供商,他们也必须要进行这方面的强制报告。只要任何人得知儿童被性虐待或者是肢体虐待,他们就必须要向警方做出报告。当警方接到报告之后,他们会通知儿童保护服务机构。儿童保护服务机构就会有专门的社工,他们有专门被虐待儿童工作的经验。胡倚婷还向与会人员简单介绍了美国对于儿童性虐待受害者法庭程序相关的内容。

受虐儿童的家庭服务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青少年社会工作研究院服务部的主任、北京超越青少年社工事务所李涵介绍了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未成年被害人、困境未成年人社工的开展情况,特别重点介绍了受虐儿童的家庭功能恢复和社会支持系统搭建。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家庭与儿童研究中心的崔雅文和儿童希望救助基金会真爱项目执行李梓琨就具体案例和与会人员进行了交流和分享。

 

150位来自儿童保护社会组织、孤儿养育、社会工作、法律、医疗、心理学、教育文化等与会人员聆听了专家们的一线实战经验,受益匪浅。大家达成共识,呼吁更多的人一起加入到这场没有硝烟救助战争中。儿童被性侵不能仅仅停留在话题、研讨上,更需要行动。5月30日,各界代表再次一起探讨具体执行方案。

受虐儿童的救助并非某一个领域能独立完成,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推进。同时需要开拓更多操作模式,虽然很难,但刻不容缓,需要更多人更多力量一起努力!此次研讨会召开正值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建造一个安全家园,可以说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更多工作动态

天津70余家市属社会组织赴京参观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展览

天津70余家市属社会组织赴京参观

天津70余家市属社会组织赴京参观改革开【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