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志愿文化 >
大家王小民 聋人书法家王小民略传
时间:2018-10-10
顽强毅力做笔,不屈执着当墨,他穿越无声世界的微笑,让生命交响曲经久奏响,自强不息笔墨生芳,成为了精神强者——王小民。
王小民,号“燕岭龙人”,男,1970年出生,汉族,河北迁西人,自幼聋哑,自学文化知识,艰苦创业,热心公益。系河北省残联委员、河北省聋人协会副主席、河北广播电视台《跟着画家去旅行》栏目签约艺术家、唐山市残联委员、迁西县残联副主席,迁西县聋人协会主席。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09年获评“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热爱书法艺术,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高级修研班。系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迁西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获“地名杯”书法大赛金奖、“明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银奖、首届全国残疾人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书协主办)、河北省文联燕赵群星奖三等奖、河北省书法艺术展二等奖、河北省首届书法展优秀奖等;有作品入编《当代书法家作品展》并赴日本、香港展出。被评为“中国青年书法家百杰”、“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
幼小失聪,勤苦学字
3岁时,一次重症脑炎用药失误,让他永远与声绝缘,阴云从此笼罩了这个幼小的心灵。对于辛辛苦苦将王小民拉扯大的父母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冷静过后,坚强的母亲决定亲自教导王小民学习,从日常点滴做起教小民走上正常孩子的成长道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让王小民知道汉字的意义,他的父母都会尽可能的用更形象的事件来教导他。吃饭的时候,小民的手里捧着碗,他的母亲就在手心里写一个“碗”字。写下一个“水”字,母亲就把他的手放在水龙头下,让他感受什么是水。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王小民来说却十分困难。他要不断的练习写字和对照物体记忆,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学习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聋哑人?失败和疲劳让这个只有几岁大的孩子多次流下伤心的泪水。在这样的教育下,从小王小民养成了一种刻苦的学习精神。王小民“说”,小时候,白天就对着空气不停的比划着练字。晚上就开始在被子里划,后来被子被划破了,他就在自己的肚皮上练字。凭着顽强的毅力,小民学会了许多汉字。
1976年的初秋,当学校老师看到他一笔一画整整齐齐写出的一本大字时,惊呆了,学校决定将他破格录取。当时的王小民喜极而泣。随着年龄着增长语言和听力越来越成为一种障碍,王小民读了四年小学后就被迫退学。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他不能到正规残疾人学校读书,小民再次踏上自学之路。遇到生字他就去问家人、邻居、曾经的同学,后来他学会了查字典。就这样,他完成了小学、中学的课程,并且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海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巴黎圣母院》……书中鲜活而坚强的文学形象,给了他精神力量,使他冲出了孤独、寂寞、痛苦的沼泽,在无声世界里奏响了生命的乐章。这些四四方方的文字让王小民和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联系。
痴迷书法,别有洞天
和许多聋人一样,王小民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每天周而复始,但他却有着一颗比常人更坚韧的心。通过阅读王小民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他的求知欲更强了。虽然已经退学,学习的脚步却没有停下。一次偶然的机会,13岁那年,他在电视里看到一位残疾人书法家自学成才的故事,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萌生了学习书法的念头,从此便与书法结缘。练习书法对纸的需求很大。家庭并不富裕的王小民为了给家里省钱,他每天早上都会去邮局帮忙分发报刊。既能多请教多识字,又可以得到一些废弃的报纸练字。他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大家纷纷给他搜集废旧报纸,有时还送他一些字帖。回到家里,他在墙上、地上、废弃报纸上……不停地写、画,直至深夜。冬天,在没有取暖设备的平房里,寒冷冻裂了他的手;夏天,在汗流浃背的深夜里,忍受蚊虫叮咬……
小民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感动了村里一位退休教师晏芝老人。晏芝老师是一位琴棋书画皆有很深造诣的文艺工作者,他主动指导小民学习书法和美术,潜移默化中给了小民重要的影响和启蒙,使他的书法之路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就这样,小民的理想和信念在无声的世界里“着魔”一样生长。那时候他既练书法又痴迷画画。少年王小民累并快乐着。1986年,在县文化馆举办的一次少年美术作品比赛中,书法前辈纪天星慧眼识珠,他发现小民的美术作品不错,但是小民的书法题字更有潜质。于是纪天星老师决定收小民为徒,让他专攻书法,亲自教授小民书法技艺。多年后王小民自己写到,纪老师是我的启蒙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老师家里,王小民奠定了自己书法的基础。于是小民开始醉心古帖,沉醉研习,心坚石穿。1989年,迁西县首届电视书法大奖赛举行,初出茅庐的王小民也参加了比赛。他的作品被当时的组织者发现并欣赏,邀请他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迁西辅导站学习。之后的3年时候里,王小民一边在县服装厂上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青年王小民如痴如醉地置身在书法的世界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奠定着人生的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被编入《当代书画家作品展》,并赴日本、香港等地展出,在全国书法大赛中也多次获得金奖。
自强不息 臻于至善
艺术要坚持,生活更需要担当。虽然,王小民的书法已经有了不小的成绩,但生活的重担让王小民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一个重残聋人,怎样挑起生活的重担?怎样实现完全自立?怎样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王小民靠自己的坚强努力,给出了我们最好的答案。1995年,王小民夫妇双双下岗。当时,谋生是第一位的需求。王小民想到自己所学书法,于是决定成立“龙人艺社”, 除了深入研究书法艺术,还承揽了广告、牌匾、大字等广告设计制作业务。那个时候广告、牌匾、展板都要靠手写。每天妻子都会出去跑业务拉客户,王小民就在家写广告、展板和制做牌匾。在王小民心中,诚信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多挣些钱,他经常接一些急活。有时候,三天三夜不睡觉赶着写一批展板的事情都是家常便饭。最苦的时候,王小民和妻儿都是挤在一张单人床上睡了三年。干活、吃饭、睡觉,都在一个不到30平米的小屋里。但就算日子再苦,王小民也没有一天不练习书法的。他经常白天干活,晚上练习书法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是通宵,眼睛经常布满血丝。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因为工艺好、有诚信,王小民的“龙人艺社”深得客户的信赖。现在,艺社的业务量有增无减,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日子好了,王小民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二十年里,“龙人艺社”曾收留过十几位残疾人。只要是来艺社找小民的,他都会把人留下来,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更多的人。逢年过节,王小民都要给他知道的残疾人家里送些米面粮油。早在多年前,王小民正直、善良、勇敢的品行就赢得了社会的尊重。1991年他在民政服装厂工作期间,为保护本厂职工,他孤身勇斗歹徒;1995年,去河南出差的列车上,面对两名持刀歹徒他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制止了一起盗窃案件,当乘客知道他竟然是一位重残聋哑人时,纷纷竖起大拇指。2008年5月,汶川地震,他与书画界同仁组织书画义卖活动,所得善款25万元全部捐给灾区。2009年,由于王小民的突出表现,被评为了“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3年他还获得了“迁西县第六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刻苦、聪明、有耐性,这是见过王小民的人给与的最多的评价。不论是走过艰难,还是拥有殊荣,王小民始终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人。他在无声的世界里飞速的成长,正如他自己写到:“在激流险滩中,只要拥有阳光一样的笑脸,就一定能迎来海阔天空。”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修为,王小民获得了家庭的美满、人们的称赞、社会的尊重,王小民无声的微笑里充满自信与感恩。
陶醉书海 臻微入妙
书法是单调而枯燥的艺术。学书法很难,能够成名成家更是凤毛麟角。聋人书法家背后一定是血和泪铺就的艰辛之路——
走进王小民的书画室,不足30平米的空间里,书香浓郁。大大的画案上面放着复印好的“爨宝子”字帖,周围墙壁上悬挂的是他临摹的作品。一张单人床上,整齐的被子放在床头,旁边一台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照片。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其理论和书体浩如烟海。年轻时的王小民虽学得了一些技法,但他深知这只是些皮毛。在纪天星老师的指导下,王小民苦练基本功,读文学作品、古今诗书提高修养,并不断向县内外的老师们求教,曾拜古泥、李智永等老师学习书法技艺。近些年,为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王小民自费赴唐山、石家庄、北京、保定、杭州等地参加了许多书法学习班和笔会,与书法大家们交流切磋,进步神速。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学苦练,痴迷翰墨,王小民的书法艺术日臻精进,颇有风范。他醉心二王、深研颜柳、钟情二爨,终于恒志破冰,成自家风貌。王小民写字很“科班”,一招一式,中规中矩,毫无敷衍;一撇一捺,笔笔有交待,绝不拖泥带水。运笔、结字都有出处,笔画质量一丝不苟。从他的字里,可窥唐楷运笔的严正法度,“二王”结字的俏皮与飘逸,还能发现篆、隶之圆润笔意。很有大家风范。他的字体刚柔并济,遒劲雄健,行、草、隶诸体兼能,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
观小民书法,其行草艺术创作颇具古法风范,而又能冲出王、柳、颜、赵的藩篱。其字于平淡中求奇异,在真实中求清妙,一笔一划皆清秀澄澈。其书法作品起笔时多沉静稳健,渐而文思灵动;至神采飞扬处,又能敞开怀抱,意境渺远,书作潇洒古淡、空灵隽永。精彩处,三五笔便能呈现出其艺术追求,体现出亦真亦幻的感觉;于是,其心灵所呼唤的意境也就呈现出来。然而,他的笔触却似评书高手般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花开看半、品酒微醺般的感觉渐次展开,散发出清纯高雅的书卷气。
小民书法深得“二王”神韵,对古帖颇有研究,展示出他对艺术的执着。书言志,他“说”,“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写字,字里有风云变幻,字里也有万千世界。”其书法作品有一种沉静舒缓的节律,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体现出聋人艺术家专注、安静、优雅、哲思的情怀,给人无限惬意的情感体验。“龙人”无愧于龙的传人,其书能隐能升,刚柔相济;其人淳朴自然,坦荡旷达。
“聋”者,龙也。畅游书海纵横驰骋,其书艺必将像龙一样升腾于宇宙,潜伏于波涛,承袭先贤之脉,在无声的世界里,必将有别样风采。
王小民,号“燕岭龙人”,男,1970年出生,汉族,河北迁西人,自幼聋哑,自学文化知识,艰苦创业,热心公益。系河北省残联委员、河北省聋人协会副主席、河北广播电视台《跟着画家去旅行》栏目签约艺术家、唐山市残联委员、迁西县残联副主席,迁西县聋人协会主席。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2009年获评“全国自强模范”,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热爱书法艺术,毕业于中国美院书法高级修研班。系中国青年书法家协会会员、河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唐山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迁西县书法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曾获“地名杯”书法大赛金奖、“明星杯”全国书法作品展银奖、首届全国残疾人书法大赛优秀奖(中国书协主办)、河北省文联燕赵群星奖三等奖、河北省书法艺术展二等奖、河北省首届书法展优秀奖等;有作品入编《当代书法家作品展》并赴日本、香港展出。被评为“中国青年书法家百杰”、“海峡两岸德艺双馨艺术家”。
幼小失聪,勤苦学字
3岁时,一次重症脑炎用药失误,让他永远与声绝缘,阴云从此笼罩了这个幼小的心灵。对于辛辛苦苦将王小民拉扯大的父母来说,这无疑是晴天霹雳。冷静过后,坚强的母亲决定亲自教导王小民学习,从日常点滴做起教小民走上正常孩子的成长道路,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让王小民知道汉字的意义,他的父母都会尽可能的用更形象的事件来教导他。吃饭的时候,小民的手里捧着碗,他的母亲就在手心里写一个“碗”字。写下一个“水”字,母亲就把他的手放在水龙头下,让他感受什么是水。看似简单的事情,对于王小民来说却十分困难。他要不断的练习写字和对照物体记忆,有时一练就是几个小时。学习对于一个正常的孩子来讲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聋哑人?失败和疲劳让这个只有几岁大的孩子多次流下伤心的泪水。在这样的教育下,从小王小民养成了一种刻苦的学习精神。王小民“说”,小时候,白天就对着空气不停的比划着练字。晚上就开始在被子里划,后来被子被划破了,他就在自己的肚皮上练字。凭着顽强的毅力,小民学会了许多汉字。
1976年的初秋,当学校老师看到他一笔一画整整齐齐写出的一本大字时,惊呆了,学校决定将他破格录取。当时的王小民喜极而泣。随着年龄着增长语言和听力越来越成为一种障碍,王小民读了四年小学后就被迫退学。由于家庭条件所限,他不能到正规残疾人学校读书,小民再次踏上自学之路。遇到生字他就去问家人、邻居、曾经的同学,后来他学会了查字典。就这样,他完成了小学、中学的课程,并且阅读了大量文学作品——《海燕》《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巴黎圣母院》……书中鲜活而坚强的文学形象,给了他精神力量,使他冲出了孤独、寂寞、痛苦的沼泽,在无声世界里奏响了生命的乐章。这些四四方方的文字让王小民和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交流和联系。
痴迷书法,别有洞天
和许多聋人一样,王小民生活在一个无声的世界里,每天周而复始,但他却有着一颗比常人更坚韧的心。通过阅读王小民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他的求知欲更强了。虽然已经退学,学习的脚步却没有停下。一次偶然的机会,13岁那年,他在电视里看到一位残疾人书法家自学成才的故事,被感动的热泪盈眶,萌生了学习书法的念头,从此便与书法结缘。练习书法对纸的需求很大。家庭并不富裕的王小民为了给家里省钱,他每天早上都会去邮局帮忙分发报刊。既能多请教多识字,又可以得到一些废弃的报纸练字。他这种精神深深打动了邮局的工作人员,大家纷纷给他搜集废旧报纸,有时还送他一些字帖。回到家里,他在墙上、地上、废弃报纸上……不停地写、画,直至深夜。冬天,在没有取暖设备的平房里,寒冷冻裂了他的手;夏天,在汗流浃背的深夜里,忍受蚊虫叮咬……
小民这种顽强的学习精神感动了村里一位退休教师晏芝老人。晏芝老师是一位琴棋书画皆有很深造诣的文艺工作者,他主动指导小民学习书法和美术,潜移默化中给了小民重要的影响和启蒙,使他的书法之路走在了正确的方向上。就这样,小民的理想和信念在无声的世界里“着魔”一样生长。那时候他既练书法又痴迷画画。少年王小民累并快乐着。1986年,在县文化馆举办的一次少年美术作品比赛中,书法前辈纪天星慧眼识珠,他发现小民的美术作品不错,但是小民的书法题字更有潜质。于是纪天星老师决定收小民为徒,让他专攻书法,亲自教授小民书法技艺。多年后王小民自己写到,纪老师是我的启蒙人,没有他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老师家里,王小民奠定了自己书法的基础。于是小民开始醉心古帖,沉醉研习,心坚石穿。1989年,迁西县首届电视书法大奖赛举行,初出茅庐的王小民也参加了比赛。他的作品被当时的组织者发现并欣赏,邀请他到中国书画函授大学迁西辅导站学习。之后的3年时候里,王小民一边在县服装厂上班,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书法。青年王小民如痴如醉地置身在书法的世界里,一步一个脚印地奠定着人生的道路。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作品被编入《当代书画家作品展》,并赴日本、香港等地展出,在全国书法大赛中也多次获得金奖。
自强不息 臻于至善
艺术要坚持,生活更需要担当。虽然,王小民的书法已经有了不小的成绩,但生活的重担让王小民看到了现实的残酷。一个重残聋人,怎样挑起生活的重担?怎样实现完全自立?怎样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实现人生的价值?王小民靠自己的坚强努力,给出了我们最好的答案。1995年,王小民夫妇双双下岗。当时,谋生是第一位的需求。王小民想到自己所学书法,于是决定成立“龙人艺社”, 除了深入研究书法艺术,还承揽了广告、牌匾、大字等广告设计制作业务。那个时候广告、牌匾、展板都要靠手写。每天妻子都会出去跑业务拉客户,王小民就在家写广告、展板和制做牌匾。在王小民心中,诚信是最重要的,为了能多挣些钱,他经常接一些急活。有时候,三天三夜不睡觉赶着写一批展板的事情都是家常便饭。最苦的时候,王小民和妻儿都是挤在一张单人床上睡了三年。干活、吃饭、睡觉,都在一个不到30平米的小屋里。但就算日子再苦,王小民也没有一天不练习书法的。他经常白天干活,晚上练习书法到凌晨两三点,甚至是通宵,眼睛经常布满血丝。
近二十年的时间里,因为工艺好、有诚信,王小民的“龙人艺社”深得客户的信赖。现在,艺社的业务量有增无减,一家人的生活得到了保障。日子好了,王小民也没有忘记回馈社会。二十年里,“龙人艺社”曾收留过十几位残疾人。只要是来艺社找小民的,他都会把人留下来,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帮助更多的人。逢年过节,王小民都要给他知道的残疾人家里送些米面粮油。早在多年前,王小民正直、善良、勇敢的品行就赢得了社会的尊重。1991年他在民政服装厂工作期间,为保护本厂职工,他孤身勇斗歹徒;1995年,去河南出差的列车上,面对两名持刀歹徒他毫不畏惧挺身而出,制止了一起盗窃案件,当乘客知道他竟然是一位重残聋哑人时,纷纷竖起大拇指。2008年5月,汶川地震,他与书画界同仁组织书画义卖活动,所得善款25万元全部捐给灾区。2009年,由于王小民的突出表现,被评为了“全国自强模范”,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2013年他还获得了“迁西县第六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刻苦、聪明、有耐性,这是见过王小民的人给与的最多的评价。不论是走过艰难,还是拥有殊荣,王小民始终用一颗平常心去对待他人。他在无声的世界里飞速的成长,正如他自己写到:“在激流险滩中,只要拥有阳光一样的笑脸,就一定能迎来海阔天空。”靠着自己的努力和修为,王小民获得了家庭的美满、人们的称赞、社会的尊重,王小民无声的微笑里充满自信与感恩。
陶醉书海 臻微入妙
书法是单调而枯燥的艺术。学书法很难,能够成名成家更是凤毛麟角。聋人书法家背后一定是血和泪铺就的艰辛之路——
走进王小民的书画室,不足30平米的空间里,书香浓郁。大大的画案上面放着复印好的“爨宝子”字帖,周围墙壁上悬挂的是他临摹的作品。一张单人床上,整齐的被子放在床头,旁边一台电脑,屏幕上闪烁着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照片。中国书法博大精深,其理论和书体浩如烟海。年轻时的王小民虽学得了一些技法,但他深知这只是些皮毛。在纪天星老师的指导下,王小民苦练基本功,读文学作品、古今诗书提高修养,并不断向县内外的老师们求教,曾拜古泥、李智永等老师学习书法技艺。近些年,为开阔视野,提高自己的书法艺术水平,王小民自费赴唐山、石家庄、北京、保定、杭州等地参加了许多书法学习班和笔会,与书法大家们交流切磋,进步神速。书山有路勤为径。勤学苦练,痴迷翰墨,王小民的书法艺术日臻精进,颇有风范。他醉心二王、深研颜柳、钟情二爨,终于恒志破冰,成自家风貌。王小民写字很“科班”,一招一式,中规中矩,毫无敷衍;一撇一捺,笔笔有交待,绝不拖泥带水。运笔、结字都有出处,笔画质量一丝不苟。从他的字里,可窥唐楷运笔的严正法度,“二王”结字的俏皮与飘逸,还能发现篆、隶之圆润笔意。很有大家风范。他的字体刚柔并济,遒劲雄健,行、草、隶诸体兼能,作品曾多次在全国书法大赛中获奖。
观小民书法,其行草艺术创作颇具古法风范,而又能冲出王、柳、颜、赵的藩篱。其字于平淡中求奇异,在真实中求清妙,一笔一划皆清秀澄澈。其书法作品起笔时多沉静稳健,渐而文思灵动;至神采飞扬处,又能敞开怀抱,意境渺远,书作潇洒古淡、空灵隽永。精彩处,三五笔便能呈现出其艺术追求,体现出亦真亦幻的感觉;于是,其心灵所呼唤的意境也就呈现出来。然而,他的笔触却似评书高手般戛然而止,让人意犹未尽;花开看半、品酒微醺般的感觉渐次展开,散发出清纯高雅的书卷气。
小民书法深得“二王”神韵,对古帖颇有研究,展示出他对艺术的执着。书言志,他“说”,“我喜欢读书,更喜欢写字,字里有风云变幻,字里也有万千世界。”其书法作品有一种沉静舒缓的节律,犹如春雨“润物细无声”的意境,体现出聋人艺术家专注、安静、优雅、哲思的情怀,给人无限惬意的情感体验。“龙人”无愧于龙的传人,其书能隐能升,刚柔相济;其人淳朴自然,坦荡旷达。
“聋”者,龙也。畅游书海纵横驰骋,其书艺必将像龙一样升腾于宇宙,潜伏于波涛,承袭先贤之脉,在无声的世界里,必将有别样风采。